——汲取党史精神力量 践行强农兴农使命
12月1日,理学院2020级材料化学班开展“汲取党史精神力量、践行强农兴农使命”主题团日活动,班级联系校领导,校党委常委、副校长柴强教授带领同学们走进省部共建干旱生境作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实地为同学们讲授“汲取精神力量、贡献甘农智慧、推动科技兴农,保障粮食安全”主题党课,宣讲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柴强教授为同学们详细介绍了省部共建干旱生境作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基本情况、研究方向和取得的重大研究成果。每到一处,带领同学们参观仪器设备,介绍平台的研究方向、团队师生和研究成果,以及与材料化学专业的契合点。


柴强说,2021年,是我们党百年盛典。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总结历史,开创未来,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在农村,乡村振兴的广阔天地也在农村。今天我们参观学习国重实验室,就是要让大家身临其境感受学校在农业科技发展中的重大突破、重要成果,以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引,弘扬 “自强不息、奋发有为”的甘农精神,培养情系稼穑、笃行致远、勇攀高峰的科学精神。

甘肃地处古丝绸之路的黄金路段,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在此交汇,高寒干旱气候条件是我们的劣势,但也是我们的资源禀赋。发展现代丝路寒旱农业是甘肃发挥比较优势、构筑错位发展格局、打造甘味特色农产品的重要举措。国家重点实验室立足西北地区干旱缺水严重,但光资源丰富、部分逆境利于作物优良品质形成的自然资源基础,面对区域粮食安全、品质农业和生态安全需求,以小麦、玉米、马铃薯、油菜等作物为主要研究对象,开展作物抗逆增产和品质调优基因发掘、抗旱优质种质创新与品种培育、作物生产系统调控机制与精准管理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研究成果,为解决作物适应干旱及其常伴逆境,高效利用优质光资源稳产增效,解决品质提升的重大科学问题、关键技术,为我国西北乃至全国干旱地区作物抗逆、优质、高效生产提供科技支撑。
柴强说,学校努力为本科生参与科研创造条件,通过SRTP项目、毕业论文选题等,推动学生早进课题、早进实验室、早进团队,将最新科研成果及时转化为教育教学内容,以高水平科研成果支撑高质量本科人才培养。他勉励同学们要学农爱农,知农兴农,刻苦学习知识,锤炼能力本领,立志成为“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栋梁之才,为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做出自己的贡献,用实际行动践行伟大建党精神。

主题团日活动结束后,同学们纷纷表示:看到学校高水平的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看到这些高大上的实验设备和科研成果,无比激动和兴奋!我们迫不及待地想一试身手。我们要扎实学习基础知识,拓宽专业视野,培养科研兴趣,立志早日成为一名真正的科研人,为农业现代化做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