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双语教育是促进各民族沟通的重要途径
“作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事迹报告团的一员,到内地走走看看,真是很开眼界!”“希望我们新疆的少数民族孩子都能学好汉语,以后有机会到内地发展。”中国铁路总公司乌鲁木齐铁路局和田车队队长艾尔肯·肉孜操着一口流利的汉语说。同为宣讲团成员的武警新疆总队医院院长庄仕华,则不时和团员们分享着自己以及汉族医护人员学习新疆少数民族语言的点点滴滴:“能说少数民族语言,哪怕只是基本的沟通,就能很好地拉近与少数民族群众的距离。”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指出:“在一些有关民族地区推行‘双语教育’,既要求少数民族学习国家通用语言,也要鼓励在民族地区生活的汉族群众学习少数民族语言。”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体现了我们党对做好双语教育工作的本质要求,为我们做好新形势下的双语教育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为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注入了强大正能量。
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双语教育,始终把开展好双语教育作为在教育领域贯彻党的民族政策的一项重要举措。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央的统一安排部署下,有关民族地区也从各自实际出发,积极推进双语教育,取得了显著成就。截至2013年,在基础教育阶段,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广西、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甘肃、青海、新疆等12个省(自治区),在少数民族学生集中的地区建立各类双语学校,在少数民族学生较多的学校建立双语班级,开展形式多样的双语教育,受到了各民族学生和家长的热烈欢迎。同时也要看到,部分民族地区也存在着对双语教育重视不够,对教育教学规律把握不准,师资力量严重不足、结构不合理,双语教材建设严重滞后等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这就必然要求我们,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神圣的使命感切实抓好双语教育。
要深刻认识双语教育的重要意义。语言相通是人与人相通的重要环节。目前,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有22个民族共使用28种文字。多语言多文字是重要的文化资源、宝贵的精神财富。但如果语言不通,各民族成员之间就难以沟通,不沟通就难以达成理解,就更难以形成认同。因此,于国家而言,双语教育对于增进各民族之间的了解,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巩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在“新四化”深入发展,跨民族跨地域的人口流动方兴未艾的今天,对于各族群众个人而言,学习其他兄弟民族的语言文字,就意味着拥有更加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好的发展机会。这对于少数民族而言就显得更为重要。现在,国际上总有一些国家戴着有色眼镜看我们,拿我国的双语教育说事儿,说来说去也还是那些陈词滥调,我们根本不必在意,关键还是要办好我们自己的事。
要依法保障双语教育的顺利开展。对于双语教育的开展,《宪法》和有关法律都做出了明文规定。比如,《宪法》规定:“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公民有学习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权利。国家为公民学习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提供条件。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采取措施,推广普通话和推行规范汉字。”《民族区域自治法》《义务教育法》均对以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学校实施双语教育作出了明确规定。我们要严格按照有关法律规定,把双语教育开展好,切实保障各族群众的合法权益。
要全力推进双语教育科学发展。民族地区要全面开设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课程,全面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确保少数民族学生基本掌握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少数民族孩子们走出家乡、走向全国架起桥梁。与此同时,我们要切实尊重和依法保障少数民族使用本民族语文接受教育的权利,对双语教学的师资培养培训、教学研究、教材开发和出版给予支持。要积极推进民汉合校、混合编班,形成共学共进的氛围和条件,避免各民族学生到了学校还是各抱各的团、各走各的圈。我们也要鼓励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汉族干部群众学习当地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在一些民族地区,这要当作一项硬要求,抓紧抓好抓出实效。
语言是心灵的桥梁,情感表达的工具。我们相信,随着我国双语教育的稳步推进,各族人民的心会更加紧密地连在一起,情会更加深入地融在一起,我国民族团结的基础必将更加巩固,各民族发展进步的大道也必将越走越宽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