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及相关产业作为国家支柱产业之一,是推动我国建设创新型科技强国的核心学科。高等农业院校化学类公共基础课程是农科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程的基础,对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和专业学科的发展具有先导性作用。针对“微时代”学生三观建构受到互联网负面冲击缺乏有效引导,教学模式陈旧、与当代大学生学习方式不匹配,学生主体性低、学习成效不显著、实践能力缺失、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欠缺等问题,课题组按照“课程建设精品化、理论教学立体化、实验教学现代化、考核方式多元化、质量监控制度化”的建设和改革思路,从四个方面对高等农业院校化学类公共基础课的教学进行改革与实践,以适应新形势下教育教学的要求,响应教育部提出的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着力提高本科生创新能力,打造优质本科教育。
(一)通过挖掘化学课程思政、拓展专业知识、优化课程内容来实现多维课程内容的构建,同时加大教材建设和课程建设的力度,促进化学类公共基础课程群教学体系的改革。
虎玉森,女,教授,甘肃省政协委员。1984年7月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化学系,获理学学士,同年开始在甘肃农业大学任教。主要从事无机化学、普通化学、分析化学、精细化工、水化学等课程的教学与教学研究;从事天然产物、农业资源开发与应用研究。
近年来,在《兰州大学学报》、《食品科学》等期刊发表论文二 十余篇;主持完成...
|